close

其實很久之前就想去了,但因為海防博物館在偏僻的筲箕灣,所以一直都沒機會去。

終於!上星期要去柴灣看醫生,決定看完醫生就順道去看一下!!

雖然位置偏僻,但這偏僻正是它的價值所在!博物館是以英軍1887年在香港所建的海上核心防禦工事——鯉魚門砲台改建而成,保留了碉堡的格局和砲台的遺址,還有魚雷發射基地,展覽廳的主題也是與此地息息相關的香港百年海防史。

眾所周知,香港的地理環境優越,是進入廣東的必經之地,無論在經濟還是戰略上具有極高的價值,鯉魚門是維港東面的海峽,更是重中之重,所以英國也在此建立了當時最高水準的海上防禦體系。

 

DSC_1120

 未修整前的鳥瞰圖,右下方是有十八間地下室的堡壘,上方那兩個洞是兩台六英吋隱沒式大砲的砲座。

 

DSC_1052  

帳蓬處便是堡壘位置,剛到的時候一副要下雨的樣子……

 

.DSC_1054

走近門口可以看見已有百多年歷史的紅磚牆……

 

DSC_1063

展覽廳長這樣,剛才所說的十八間地下室原先是營房、彈藥庫、炮彈裝配室和煤倉等,現在改建成介紹由明清到現代的香港海上防禦歷史,而中間放著長凳的地方原先是露天廣場,是士兵們集散的地方。

 

DSC_1059

地下室前後都有出入口,如被攻入能迅速徹退,而現時則在此展示各個時期的槍砲。

 

DSC_1061   

走道上方有透氣孔。

 

DSC_1069 DSC_1078 

DSC_1079 DSC_1083  

裡面有各種武器、軍服等文物,明清時期的海防主要是防海盜倭寇,那時除了弓箭之外,槍砲也已投入使用。香港在清時也修建了六個槍台,例如九龍砲台、尖沙嘴砲台、東涌砲台等,也建有兩座海防關城——九龍寨城和東涌寨城,但由於中國長期以來的大國心態,這些軍事設備落後於西方而不自覺,無力對抗西方諸國的入侵。

跳過種種大家都唸過的清末史,與香港相關的有——第一次鴉片戰爭的導火線,是英國水手殺害了尖沙嘴的居民林維喜,《南京條約》把香港島割出去了,《北京條約》則把九龍半島割出去了,及後的《展拓香港界址專條》把新界及離島租給英國九十九年。

早期英軍在港島北部興建了數個固定砲台,它們都位於維多利亞城內,以保護港內船隻的安全,皇家海軍則在港內東西兩邊巡邏。後來得到九龍半島後,即調整防禦計劃,把防衛網擴大至維港東西兩邊,這個計劃直到1880年代初,有感法俄海軍的威脅才開始落實——博物館所在的鯉魚門炮台也是此時建成的。

在眾多展品中,我覺得最有意思的就是這個:


DSC_1113  

早期駐港英軍的生活XD

一開始時他們只住在簡陋的帳蓬中,據說第一任港督到任時看到根本就是一個荒島的香港島時痛哭流涕,因為那看起來根本跟流放沒差別啊XDDDDD

由於不適應香港溼熱的天氣,衛生環境惡劣,當年有四成英軍死於熱病,軍人果然是一個死亡率超高的職業啊,抹臉。

後來經過工程兵指揮官愛爾德克少校和勘察地形的工程隊隊長哥連臣中尉的努力下,一系列的永久性軍事建築——兵營、軍事監獄、醫院等等終於建成,大大改善了軍人的生活。我覺得最有意思的一點是,愛爾德克少校很欣賞本地的搭棚技術,美利樓就是僱用了一批本地工人搭棚建成的。

而早期的士兵三十個人一個營房,每人所佔的空間就如上圖所示,雖然生活艱苦,要征戰和剿滅海盜,卻有精彩的外交生活如舉辦運動會、話劇、演唱會等?!

 

DSC_1117

因為拍到有點懶所以只照了個禮服用頭盔……那徽號超漂亮的!其實還有不少當時的士兵的各類服飾、生活用品及生活照等展示。

 

(待續)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香港海事博物館
    全站熱搜

    catsmemo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